藏毯——享譽世界的三大名毯之一:精美質樸 多姿多彩
藏毯材質優良、經久耐用,花紋圖案極為豐富,顯現出熱情奔放的民族文化,與波斯毯、土耳其毯并稱為世界三大名毯。
藏毯用途廣泛,分為卡墊、地毯、靠墊、座墊、掛毯等,馬具墊、大牲畜額頭等部位的裝飾品及其它一些產品也屬于這類工藝。
藏毯源遠流長,歷史上的西藏,除了農耕和游牧外,其余的生產活動幾乎都集中于手工業領域。民族手工業、農業和畜牧業并列為西藏歷史上的三大傳統產業。根據考古發掘,藏族編織工藝的源頭可追溯至距今四五千年前的西藏昌都卡若文化新石器時期??ㄈ暨z址出土了大量骨角錐、骨針,說明當時先民已經有了用獸皮或用毛編織物縫制成的衣物;出土的陶紡輪、線墜等物,證明了早在四五千年前西藏高原先民已經開始了早期的毛紡織生產活動。
15世紀中葉,江孜卡墊生產已具相當規模,但早期江孜卡墊沒有圖紋,顏色也單調,后借鑒吸收了唐卡、壁畫等圖案,設計出了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圖樣,編織技術也日臻成熟,江孜逐漸成為西藏生產卡墊的中心。
藏毯編織使用的羊毛、牦牛絨毛以纖維長、軟硬度適中、彈性強為特點。圖案豐富多彩,其中單獨紋樣主要有:龍、鳳、仙鶴以及象征吉祥的動物、植物和山水等;組合紋樣有吉祥雍宗圖符、“鼎”紋、壽字紋裝飾、日月寶貝、吉祥八寶、二龍戲珠、鳳凰牡丹、龍鳳呈祥等。
藏毯為手工編織,織法為重疊連環扣,俗稱“手捧纏”,就是把紗線環繞在繞線桿上,待織完一行時,將紗線扣全部跺實,用刀具將桿上的繞紗割開,也可采“挽頭兒割絨”,即將絨紗同時纏繞在經線和編織桿上,連續操作,挽到一定長度才割絨一次,割絨同時抽出編織桿。地毯的厚度由鐵桿的直徑決定,因此毯子厚薄控制自如。用藏毯打結法織出的地毯,毯面出現的效果是層層紗的斷面,毯面形成自然橫向條紋,看上去層次分明。再經過粗剪、精剪多次加工,使圖案突出、線條清晰,增強了毛絨的厚實感。
藏毯編織工藝發展迅速,近些年,已由民間手工作坊式發展到具有一定規模的工廠,編織以傳統工藝特色為主,色彩在傳統基礎上更為豐富,配色由原來的十余種發展到現在的上百種。而基本色彩仍保持凝重濃烈、清逸深沉的風貌。藏毯染色用料主要是古老而傳統的植物染料,植物染料染色的最大特點是色澤柔潤自然,且不脫色,又很環保。但采集、加工這些染料所用時間長、工序繁雜,但也正因如此,藏毯才顯得尤為珍貴,成為民族瑰寶。
精美質樸的藏毯編織工藝是藏民族在游牧、農耕生活中所創造的優秀而古老的文化傳統藝術,浸透著民族性格、理想追求、審美情趣,飽含著藏民族對生活的無限熱情,它像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一樣多姿多彩。(記者 袁海霞 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幫錦鎂朵藏毯:編織就業增收幸福毯
近年來,西藏幫錦鎂朵工貿有限公司依托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藏族邦典、卡墊制作技藝,設立西藏幫錦鎂朵藏毯傳統編織技藝非遺工坊。[詳細] -
西藏3個案例入選2022年 “非遺工坊典型案例”
西藏堅持以非遺資源為依托,共設立非遺工坊151家,覆蓋49個縣,帶動6065人學會了技藝、實現居家就業,人均年收入達到3.1萬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