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的“大賬” 看得清說得明
三年來,我國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應對了全球五輪疫情沖擊,最大限度減少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2021年我國經濟規模突破114萬億元;預計今年經濟總量將超過120萬億元。
如何看待三年來我國經濟頂住疫情反彈等多重壓力,總體保持恢復態勢?經濟回穩向上具體體現在哪些領域?從全球來看,中國經濟總量占比發生了哪些變化?為什么說中國經濟是全球經濟的“穩定器”和重要引擎?
過去兩年和今年前11個月,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速分別為2.5%、0.9%、2%,平均CPI上漲1.8%,在全球高通脹的背景下,這樣的物價水平意味著什么?近三年我國重點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在全球多地上演“能源危機”的背景下,我國卻始終保持電力等能源價格的基本穩定 ……
穩增長保民生,殊為不易!那么多的習以為常,背后是無數人的拼盡全力。提質增效、兜牢底線,三年抗疫,我們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三年“抗疫”的中國故事 務實中的堅強與溫暖
(央視財經《央視財經評論》)經國務院批準,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采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甲類傳染病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再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規定的檢疫傳染病管...[詳細] -
守望相助,余藥共享!“抗疫互助平臺”上線
各方正努力增加藥品供應、保障運輸,不少居民主動拿出多余的藥品?!?a href='../../../../politics/202212/t20221228_7335944.html' target="_blank">[詳細] -
在華外國人點贊三年來中國抗疫措施 并對中國經濟持樂觀態度
在經歷了過去三年中國與病毒的艱苦而非凡的斗爭之后,許多在中國工作或學習的外國人對中國不斷發展的抗擊新冠疫情應對策略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