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zkptl"></li>

    <button id="zkptl"><acronym id="zkptl"></acronym></button><mark id="zkptl"><optgroup id="zkptl"></optgroup></mark>

    1. <rp id="zkptl"></rp>
      中國西藏網 > 宗教

      雍和宮:蘊藏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3-04-13 15:40:00來源: 中國民族報

        
      雍和宮《喇嘛說》石碑。石建杭 攝

        
      雍和宮內景。石建杭 攝

         
      雍和宮藏金奔巴瓶。北京雍和宮管理處供圖

        位于北京紫禁城東北方的雍和宮,以其多民族建筑風格融合的皇家宮院氣派、佛寺叢林的莊嚴肅穆和精美神秘的藏傳佛教藝術珍品,吸引著五洲四海的香客賓朋。雍和宮曾為雍正皇帝的行宮,將行宮改為藏傳佛教寺院,是乾隆皇帝繼位后的一大舉措。其背后是清代“大一統”的抱負,蘊藏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故事。

        眾志成城:內外綏懷一體中

        據《清宗人府事例》記載: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二月,皇帝諭宗人府給諸位太子冊封分府,當時皇四子允禎(胤禛)按照貝勒身份,分得一處明代內宮監房作為“禎貝勒府”。15年后,允禎晉升為“和碩雍親王”,貝勒府隨之升格為“雍親王府”。又過了13年,皇四子繼承皇位,是為雍正皇帝,他原來的親王府改為行宮,賜名“雍和宮”。而乾隆皇帝即位后,將雍和宮由行宮改為了寺廟。

        乾隆為什么要將先帝的行宮、自己出生的地方改為寺廟?這還得從康熙說起。

        康熙皇帝8歲即位,在位達61年,前所未有。其間三征噶爾丹,牢牢守住新疆;進兵西藏,打敗準噶爾部,維護西南邊疆統一;進剿臺灣、激戰澎湖,完成統一臺灣大業;收復東北雅克薩,鞏固東北邊疆?!按笠唤y”是中華文明延續千年的天命,實現“大一統”是中國歷代政治家的至高追求。對于怎樣維護“大一統”的局面,康熙自有獨到見解。

        康熙三十年(1691年),古北口總兵蔡元提出維修長城,但康熙認為:“昔秦興土石之工,修筑長城。我朝施恩于喀爾喀,使之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為堅固?!睆氐追穸ú淘奶嶙h,并將這個道理“諭九卿知之”:長城延袤萬里,養多少兵、花多少錢方能守???“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敢當??梢娛貒?,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悅服,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志成城者是也?!笨滴醴艞壟d工勞役修筑長城,以長城內外為一家,以人心為屏障,構筑鞏固的疆域。同樣,在西南邊疆加速與內地的“一體化”進程,形成“大一統”的“因俗而治”、治國與治邊一體的方略。

        上奉天道、下順民心,無隔夷夏、柔服四裔,是歷史上成功治理的經驗。承德避暑山莊及外八廟的建立,雍和宮由行宮改建為皇家寺院,都是康熙“不修長城修關系”理念的體現。正如康熙皇帝的詩句所寫:“天下一家無內外”“內外綏懷一體中”。

        十地圓通:中央政府聯結蒙藏地區的樞紐

        乾隆皇帝繼位的第九年(1744年),雍和宮正式改為藏傳佛教寺院。清廷撥國庫巨資,由雍正皇帝諭封的國師三世章嘉活佛主持宮改廟的建設。乾隆在《雍和宮碑文》中寫道:雍和宮是先帝登極前居住的福地,也是自己降生、進用、繼承帝業的地方,按祖制,帝王成大業后的行宮多應尊奉為佛地。

        清廷用幾年時間完成雍和宮作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的基本建制。中路六進大殿,殿門楣之上的匾額均由乾隆親筆所書。宮改廟后的大門不叫山門,而稱“昭泰門”;天王殿不稱天王殿,而稱“雍和門”;大雄寶殿也不依佛寺稱號,仍稱為雍和宮;三座牌樓上也有乾隆御筆牌匾,上書“寰海尊親”“十地圓通”等。

        雍和宮行政管理規格很高,直屬理藩院,官員稱“領雍和宮事務大臣”,清政府在雍和宮設有文案房、經壇房和造辦房3個機構,城內八旗軍則承擔雍和宮的保衛工作??梢妼m改廟不只是為崇奉先父,而是更大的手筆,承載著治國安疆的政治抱負。

        乾隆繼帝位時,雖然大規模軍事斗爭已結束,但清王朝仍面臨鞏固邊疆、維持政權統一的嚴峻考驗。當時西藏政局仍時有不安,地區治理中許多根本性的問題沒有解決。對此,乾隆給予極大的關注,耐心地處置有關西藏的每一個具體問題。一是始終強調“衛藏久隸版圖”,西藏是中國不可分的一部分;二是“衛藏為黃教興隆之地,內外諸蒙古,無不以是為宗,所關事體大?!彼?,“興黃教以安眾蒙古”成為當時清中央政府對廣大邊疆民族地區“因俗而治”的重要方略。

        施策需要人才,滿漢官員遠遠不夠,需要一批在京聽命于朝廷、赴蒙藏地區能為朝廷辦事的高層僧人,他們“尊國政、諳例律、知舉止”,又能在民族地區影響廣大信眾。所以,雍和宮第一任住持是國師章嘉活佛,僧人導師則從拉薩三大寺選18位高僧擔任,僧人從蒙古四十九旗、喀爾喀七部及漢藏地區挑選。

        雍和宮改建藏傳佛教寺廟后,即在西藏引起強烈反響。七世達賴喇嘛不惜重金從尼泊爾購得整根白檀木運往北京,由皇宮造辦處雕制成總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8米)的站立式彌勒大佛,現存于萬福閣大殿,是游覽雍和宮必看的“三絕”之一。六世班禪上書乾隆皇帝,感謝建立雍和宮寺廟,并在扎什倫布寺舉行盛大法會,誦經祈禱。乾隆為雍和宮賜藏語名稱:“甘丹金恰林”,意為壯麗輝煌之兜率宮,人間之天上宮殿。

        雍和宮地位顯赫,在蒙藏地區有著很高聲望,成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紐帶和管理京師、承德、五臺山政教事務的中心,也成為朝廷培養民族宗教人才的基地。如公元1777年,八世達賴喇嘛年幼,攝政第穆活佛圓寂,乾隆即欽派當時的雍和宮堪布策默林回西藏接任攝政之職,歷時9年。所謂“十地圓通”既有佛教的寓意,也是雍和宮聯通清中央政府與蒙藏地區、交互四面八方的寫照。

        金石補史:定國家清平之基于永久

        雍和宮大殿前有一碑亭,亭內立一高6.2米、每面寬1.45米、至今保存完好的方形石碑,四面分刻滿、漢、蒙古、藏4種文字的碑文《喇嘛說》,碑文漢文正文加上夾注雙行小字共2400多字?!独镎f》碑立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碑刻漢字是乾隆本人的工筆楷書。乾隆撰立此碑時,已年過八旬,“近歸政之年”,刻碑立宮是為了警示后人后世:“安藏輯藩,定國家清平之基于永久”。

        乾隆即位不久就決心:“夫開邊黷武,朕所不為,而祖宗所有疆宇,不敢少虧尺寸?!鼻∈迥辏?750年),西藏生亂,駐藏大臣傅清、拉布敦被害,乾隆派兵入藏,他抓住這個“處置轉關一大機會”,廢除藏王制設,立四噶倫(三僧一俗)分理政務,加強駐藏大臣權力。乾隆五十三年到五十六年(1788-1791年),廓爾喀兩度入侵西藏,乾隆再度派兵進藏,擊退侵略者,并對里應外合的僧人首惡,對眾“剝黃正法”,其余押解京師治罪,顯示“依法治教”。同時,抓住這個契機,大力整頓藏政,使中央政府對西藏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備。

        《喇嘛說》即完成于這一背景下,成為之后制定頒布治藏章程的依據。特別是活佛轉世的金瓶掣簽制度設計,碑文作了論述:“佛本無生,豈有轉世”,但若沒有轉世,廣大信眾無所歸依,所以“不得不如此耳”。這就是將百姓的信仰、宗教的傳承與社會的穩定綜合在一起考慮,在“大一統”下實行“因俗而治”。一方面對“惑眾亂法者,仍以王法治之,與內地齊民無異”;另一方面,“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宏宣德化以盡懷柔之道”。

        《喇嘛說》還進一步分析:活佛轉世制本是宗教制度,但蒙藏地區許多宗教領袖又管理世俗事務,背后還有政治勢力的活動,在派系眾多等復雜情況下產生嚴重弊端,政教勢力操縱,出現“皆以兄弟叔侄姻婭遞相傳襲”的作弊私授現象。對此,碑文一針見血地指出:“是乃為私,佛豈有私!故不可不禁”。

        乾隆皇帝還想了一個辦法:由朝廷特制兩個掣簽金瓶,一個送拉薩,置放在大昭寺,用于西藏的活佛轉世;一個放在北京雍和宮,專為蒙古及青海、甘肅等地活佛轉世之用。碑文還具體寫明:西藏活佛圓寂要選轉世靈童,仍按宗教儀軌進行,但要將各方面尋訪到的候選兒童的名字,用藏、滿、漢文寫在簽上,每童一簽,貯于金瓶內,由在世大活佛會同駐藏大臣,在僧眾面前舉行掣簽儀式,選出一名作為轉世靈童。雍和宮的金瓶掣簽,由理藩院官員會同雍和宮扎薩克喇嘛共同舉行。最終選出的轉世靈童,要報請中央政府批準。

        《喇嘛說》撰文立碑后的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廷制定出全面管理西藏的章程和實施細則,即《欽定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第一條就是確立金瓶掣簽制度。

        時間已經過去200多年,金瓶掣簽確定轉世活佛已成“歷史定制”。歷盡歲月滄桑,雍和宮已成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歷史見證。今天的雍和宮作為北京地區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藏傳佛教藝術博物館和旅游景區,繼續在增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責編:于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金瓶掣簽制度在清朝的實行

        W020191009568318792282.jpg
        金瓶掣簽制度制定以后,從1793年開始,就分別在雍和宮和拉薩用金瓶掣簽的辦法確定呼圖克圖的轉世。[詳細]
      • 雍和宮在歷史上發揮的橋梁紐帶作用

        北京雍和宮各殿門楣上的匾額為滿、漢、藏、蒙古4種文字鐫刻,其中漢文為乾隆所書。乾隆皇帝將王府改為藏傳佛教寺院,使雍和宮成為清皇室施政、信仰、交流的平臺,起到了橋梁紐帶的作用。[詳細]
      亚洲日韩 国产综合网
      <li id="zkptl"></li>

      <button id="zkptl"><acronym id="zkptl"></acronym></button><mark id="zkptl"><optgroup id="zkptl"></optgroup></mark>

      1. <rp id="zkptl"></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