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強化評估結果運用,指導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提升建設運行水平,近日,《科技部辦公廳關于發布2021年批準建設的69個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評估結果的通知》出爐,西藏4家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評估優良。
絹蝶是一種生活在高海拔山區的蝴蝶,以翅膀形狀酷似半透明的薄絹得名,被譽為“雪線精靈”。
智慧科普社區是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養的主陣地之一,利用科技設施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對培養科學精神、科學興趣,提升全民科學素質有著重要意義。
近日,以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為契機,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開展“雙減”條件下提升西藏青少年科學素質項目第一期活動,同步開展“筑夢航天”主題聯動科普活動——“同上一堂航天科學課《火箭夢之旅》”。
日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自然資源數據融合技術及其在生態保護管理中的應用項目”完成成果鑒定評價,該項目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核發青海省科學技術成果證書。
據介紹,中科院空天院納木錯綜合觀測站位于納木錯西北側湖畔,海拔超過4700米,是第二次青藏科考地氣相互作用及亞洲水塔水循環和水資源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西藏青少年科普實踐營活動拉薩開營啟動現場。西藏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主任黃征介紹,此次活動為期一周,參與活動的86名青少年一半來自我區邊境地區,一半是西藏高職院的大學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青藏科考新建野外站點也是如此。
為保障青藏鐵路的暢通無阻,青藏集團公司西寧供電段格爾木大修網工區利用“老經驗”+“新科技”,組織開展持續25天的世界首條鹽湖鐵路——青藏鐵路察爾汗段絕緣子清洗工作,讓鹽污無處可藏。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宿兵團隊與西藏大學、西藏阜康醫院等單位合作,發布“藏族人群千人基因組”,并發現新的高原適應基因。
近日,西藏自然科學博物館聯合自治區高原生物研究所相關科技人員,邀請那曲藏醫院專家,在那曲市色尼區羅瑪鎮加貢村開展“三區”科技人才服務暨“提升公民素質”志愿服務活動。
4月16日,記者從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獲悉,該區首次通過科技重大專項和首席科學家制,立項支持的自治區“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生態保護與修復”科技重大專項啟動。
人勤春來早,田間地頭忙,一幅幅春耕圖映入眼簾。
在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南緣、昆侖山北麓,距離格爾木市區約50公里的茫?;哪菰?,有處半人高圍欄圈起來的區域布設儀器設備站點,遠看很不起眼,走近卻頗為醒目。